个人资料
ruifeng
大事难事看担当,逆境顺境看胸襟,是成是败看坚持。
文章数量:207
点击人次:265222
- 【转载】 陈海勇:不可承受之重之企业转型
-
我的日志
引百度百科,企业转型是指企业通过对业务和管理进行结构性变革,获取经营绩效的改观。转型具有系统性、跨越性、阶段性等特点,往往自上而下,涉及观念、组织、流程、人员能力等一系列变革,依赖经验和直觉的方式已经无法奏效,而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论。
关键词条:变革,绩效,方法。
传统企业转型直销企业(或增加直销事业部)多数实属不得以,归纳为四大层面:一,企业现金流;二,市场份额瓶颈,三,市场拓展颓唐,四,不可抗力因素。
2015年,王健林在关于万达集团转型的主题演讲中,表达了一句话“不准备付多大代价,代价大了,我们就穷了”,全场回应是哗然大笑。新华网对此的评论写到,“它折射出中国企业家关于转型与变革以启齿的忧心与焦虑”。
曾有职业经理人表示,“传统企业进入直销领域,须慎重”。对此观点,不由从内心往外的四肢高举表示赞同。另外,“看清楚,想明白,忌后悔,坦面对”,这也是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想对企业老板说的一句心里话。行业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对转型企业的肺腑相关之言,也是从其他直企的血泪教训积累所得,具有极高可参考性。
企业转型直销模式,定会与行业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人不期而遇,过程中,信息互达和实际执行,与行业认知最大的碰撞的就是“感知差异”。直销,无论它生成何种样式形态,蜕变多少模式存在,归根到底,也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,求同存异之处,简言之,传统推广早期运用的“推式”传播,到如今的互联网“拉式”传播,转型后,两式基础上添加的“制式”和经营认知才是精髓所在,也因为如此,才有了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存在的价值。
企业转型直销模式,面临抉择时,问题显然浮出,第一,投入多少,第二,获利回笼,第三,绩效增长,第四,持续发展。直销模式区别于传统模式的简单理解,是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差异,传统企业对于直销模式的定价减法获利体制,不由感慨,直销企业的现金流,实在是好,好的简直是让传统企业家羡慕嫉妒,转型直销模式,能意外的从市场中获取额外的收益,降低与代理商之间因为折扣问题产生的持久拉锯几率,并且,还能通过对市场的奖励机制来推动市场和消费倍增的发展。对传统企业而言,最欣喜的无疑是能低风险确保40%(运营管理成本加利润)的收益,即便从40%的收益中再扣除60%(运营成本加增值税)的成本得到利润(16%左右),也高于传统5%至10%左右的不常规收益。现如今,也有只获取20%收益(未扣除成本费用)的直销企业,至于效仿与否,那就劝君三思而后行了。以上多种转型后的优势足以让更多的传统企业踏破直销之门,特别是日化和药企。传统企业和直销企业的成本利润率计算方式是一致的,并无特殊,企业无须多虑,人性化市场奖励机制的设立,也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。
近期与广东某知名内资直企的总裁助理见面时被问到,怎么样看待市场奖励机制中的“级差制”和“双轨制?”,前者与后者不存在好坏,何种奖励机制的决策,体现了一家直销企业对于现今市场现状的合理化设置,用“客户就是上帝”的美式理念去理解,显然容易得到答案,后者制式只是较为容易得到现今市场所接受,启动推广较为顺畅,新人增长率偏高,当然,前者制式“利企利人”,可长线经营稳定,雪球效应是众所周知的,由于市场培育时间周期较长,不得以才将“级差制”运用在市场的重复消费。以上问题,带出的潜台词,“哪种对企业的风险较高?”,如设置的奖励机制,最终导致直企崩盘,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收益,只能降罪当初的设置者和执行者没有考虑企业老板要保的是什么本,跟采用什么制式的市场奖励机制会导致风险较高毫无关系。“双轨制+级差制”不是等于“双轨级差制”的定义,首先,两个制式概念迥异,血统不同,再者,计算的基数并无相关,任何两种制式的混合相加,只统称为“复合式制度”,“双轨级差制”可运用的前序是利用新人展业的“动态阀门”作为纽带条件,形成连贯性一体制式。仅“双轨制”,由美国诞生开始便和直销本质定义疏远,除非只想“昙花一现”。对于想转型的企业或已经转型的企业,坚持采用“级差制”,或后期只采用“级差制”市场奖励机制的直企,这是一种莫大经营勇气,是值得被行业选择和尊敬的。所以,制式的体现,既是精髓也是检验企业真正愿景的唯一标准。
企业转型直销模式,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,产品成本和产品源的控制与采用,作为直销企业的主体,产品的成本不易过高,否则只会增加消费者购买成本,也相应减低市场重复消费率,产品成本超过10%,最终想通过制式来达到“量减本”,是非常难得的一件,消费者都消费不起,就更不用谈“消费商”的概念了。合理成本控制,并不代表产品质量可以得过且过,直企投放市场的固类产品既要遵守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更要遵循《直销法》第十九条的相关规定,所以,概念为新,产品为奇,质量为特,加上成本可控,市场可用,是基础。产品源方面,企业自体生产,投资方生产或企业控股厂方生产,可依法获准的,皆可作为产品的来源,向政府机构合法申报,面向市场销售。
无论传统企业是因何转型,转型后的决心,最为核心,这也是市场最终选择企业的关键因素,中国直销市场早已被万箭穿心,赖不得市场从业者为何如此刁难,为何定要在奖励机制层面处处异议,都是为了生存。直销,不是简单折扣供货的生意,更不是绝对让利就能做大的事业,直销的本质从来流传的是口碑相传,除了企业自身产品过硬以外,对待市场的态度也是一种口碑,市场不会为了“必须”两个字而非要接受和妥协,市场经济是从来不缺买方的,只缺具备诚意的卖方。
评论(0)
点击次数(1064)
评论(共0条评论)